「一生投注于陶瓷艺术的研究、创新工作,是每个陶艺家的灵魂支柱,基于对生长土地强烈的情感牵系,从观察、深刻记忆中融入个人思维,持续以专业的手法型塑出生命的感动。」
家族四代从事制陶,从小生长在莺歌的黄正南,当别的孩子在玩耍时,他就开始玩泥土。拉坏,是他熟练了四十多年的技艺,一接触就是高难度的训练,「刚开始拉坯时,最先制作的是碍子,即高压电线杆上绝缘器具,品质稳定非常重要。」耳濡目染之下,练就黄正南对泥土的重视与研究,也造就他持续为陶瓷奉献一生。
拉坏,近乎本能,创新是另一项不服输本能。随七十年代台湾工商业发达,莺歌陶瓷业面临转型,黄正南也投入手拉坏茶壶,「我常与三五好友相互探讨,加上自己爱好喝茶与对茶壶独特的见解,转型为手拉坯茶壶制作。」
他在1990 年成立工作室,着手紫砂、朱泥壶之手工创作及白泥壶的研发,以特殊釉色变化及创新产品为依据,不断研究。 2001 年创作白泥壶,同步进行蜜瓜纹系列研发,耗费两年心血,蜜瓜纹系列创作趋于稳定。
「不断自我要求与开发个人未知的潜能,挑战自我对陶瓷的了解及国际上对陶瓷研发的脚步。」黄正南受到中国薄胎大王高梅生的刺激,激起他不服输个性,因而埋首薄胎瓷研究。
黄正南于1999年进行薄胎瓷测试,历经无数次尝试和研究,饱尝失败考验。终于,他发现了一种英国的骨灰瓷土,也称「骨瓷」,「骨瓷茶壶的外观色十分雅致,纯白色的壶身搭配水釉,让茶壶仿佛包裹一层亮光般,更显得晶莹剔透。」经过多方尝试,英国骨瓷、日本黏土、新西兰高岭土,研究出独家配方,2007年黄正南成功制作出厚度约0.5mm的薄胎瓷,经过两年,进一步突破,厚度约0.3mm。
2010年黄正南将薄胎瓷厚度突破到0.15mm,打破金氏世界纪录;2012年薄胎瓷突破发丝一半厚度,约0.05mm。他创造出远超过传统技术所及的薄胎瓷产品,并结合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书画色彩,展现 陶瓷艺术的最高境界。
「埋头创新跳舞的碗,黄正南用最柔软的坚持,成就最美好的作品。」、「精湛手工艺术 蛋壳拉坏 薄如蝉翼 」、「烈火升华绝美易碎锻铸美德」,广获媒体赞誉,黄正南以薄胎瓷享誉国际,仍然没有停下创作脚步,2010年创作透光壶、手捏壶系列,2011年创作白泥壶釉上彩系列。不断探究泥土、温度、时间的因缘机遇,「烧窑人生,人生逍遥;烧窑一生,一生逍遥」,好友杨乃翰赠送一幅字,是黄正南与泥、窑结缘的最佳诠释。